星期五, 10月 22, 2004
IT有甚麼明天?資訊科技及消失中的競爭優勢
Author: Nicholas G. Carr.
前些日子,到書店買了這本書《IT有甚麼明天》,由於我的工作內容與產業電子化的發展有相當的關聯性,因此這本書的書名取得相當吸引我的注意力,就當睡前的點心,看看是不是能夠獲得一可以滋養大腦的一些養分?!
這本書的內容主要在解答『企業導入資訊科技是否就可以獲得可以領先競爭對手的優勢,在市場上就能夠獲取利潤?』的問題。也是很多資訊業者或者企業經理人所急於知道的問題。網際網路的興起,讓資訊通信科技的應用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思維與方式,掌握到契機的企業常可以透過該技術的應用,在成本降低、利潤上升的兩個力道上,獲得市場領先的地位;同樣地,如果廠商沒辦法藉助該技術來協助企業活動的進行,那麼盲目引進資訊通信技術的後果,常常是一場企業主、企業經理人與員工的一場浩劫。
《IT有甚麼明天》的主要的精神很扼要易懂,也許是因為這本書的前身源自於作者在哈佛企管評論所寫的一篇文章的緣故,該篇文章為「IT doesn't matter」,透過該篇論文的展延,而形成的一本小書,其章節與要旨也就顯得精簡。歸納而言,書中的精神可以就以下幾點進行說明:
1. 資訊科技發展初期,導入相關應用的企業可以將其視為專屬科技(proprietary technologies),透過專屬科技的掌握,可以創造出成本差異化與服務差異化,以建立競爭優勢;到了後期,由於應用的普及與企業間的相互仿效作用,資訊科技將會成為基礎科技(infrastructural technologies),就像電力、鐵路等技術應用,變成企業經營之基本要素,缺之不可,但已漸缺乏對於競爭優勢之幫助。
2. 資訊科技的發展過程中,雖有獨霸一方的資訊服務業者的存在,但在成本競爭的壓力下,新技術的溢價空間會被壓縮,應用廠商將會尋求更便宜的解決方案,而居於弱勢的資訊服務業者將會利用自由軟體與透過低階產品的組合來侵蝕領先者的市場,如果此期程發展迅速,則率先應用的廠商將會承受較高的導入成本,不見得會擁有先進者優勢或者專屬科技之優勢。
3. 硬體商品化與軟體商品化的發展,促成了企業營運技巧與營運模式的擴散,也提升了應用廠商的議價能力,讓軟硬體供應商必須發展更好的產品與服務,也更需要與領域知識(domain know-how)相互結合。
4. 資訊科技之應用除了功能部門獨立應用的系統可以節省成本外,在跨部門或生產流程的應用導入,將會是影響競爭優勢的主要因素,而其前提是需要與企業的營運模式相配合,在資訊系統的應用上要符合企業營運的價值命題(value propositions)。產業競爭力之提升,除了企業個體之資訊技術應用外,上下游體系之連結將會是重要的環節,如同網際網路的應用一般,才能儘可能最大化網路效應。
中文版: IT有甚麼明天?資訊科技及消失中的競爭優勢 by 杜默 (大塊文化)
[相關網站] IT Doesn't Matter Website By Nicholas G. Carr
參考底下這本書,
[仍然不足夠:ERP加TOC的企業電腦化新境界] 高德拉特著 / 天下文化出版。
提供一個和IT廠商不一樣的看法。
根據我在公司內部從事系統開發的經驗,發現引進IT技術可是卻無法幫助提高公司盈餘的現象應該是比較多的。因為組織若沒有因應IT技術帶來的快速優勢重組人力資源與工作排程,原來三天才能完成的工作並不會提前到三個小時完成。(想想部屬使用電腦快速產生的報表卻成堆的積壓在主管的桌上 <- 主管是瓶頸)
相同的問題在工廠引進自動化生產設備時就已經遇到過了。
同作者出了一系列的書籍共四本,我覺得相當的不錯,也推薦給大家。
1.手段與目的的環扣關係的展開,找到企業的核心能力來解決能夠解決的那個環扣.
2.重新思考企業對合作夥伴或客戶所提供的價值與活動,透過定位與活動的重塑,來改變限制理論中的關鍵環扣.
以以上的兩點,來對於企業的營運進行思考與規畫.是相當不錯的觀念.
<< Home